老刘忙 评论文字 2011摄影器材展——热闹有余,文化不足
![老刘忙](http://p6-tc-sign.byteimg.com/tuchong-avatar/ll_13478_9~tplv-5iz1hipi7z-image.jpeg?rk3s=ab7029e6&x-expires=1739394898&x-signature=I3VURW12Mw5zAu8%2FnSpYRYVwTVU%3D)
回复myerhu:世界真小,建议你单独发个帖,文字真好。
回复myerhu:世界真小,建议你单独发个帖,文字真好。
回复archifan:和gdp为纲是何等的相似。
回复myerhu:必须的。 那真是能有影子就不错了。。
回复altrouge:看过的还是少的,0.33那个应该很悲惨的。
回复archifan:平民百姓就不掺和了
回复myerhu:所以要想看样片直接去找电影即可啊。 我倒是很想看40/0.33的样片。。
紫边王啊 紫边王。。。
1966年的佳能刚推出0.95的标头,当年蔡司的公关负责人Wolf Wehran,对此作出反击。而反击的办法是,作出一只变态的镜头来。同时来体现蔡司的公司口号。Was zählt, ist die absolute maximale Blende: die Blende hat ein Ziel, das in der Lage, ein Spiel ist Bildqualität。简而言之,最大光圈只有在提供最好的画质下才有意义。说白了就是讽刺佳能的一个道具。这个道具现在报价6000欧,渴望升值到12000。
神器
!
回复altrouge:否则哪来的样片呢。那些富豪老头拍出来的照片能体现出zeiss的德味性格么。
50/0.7除了nasa用外不就是只有Barry Lyndon里用过么。,。。
回复altrouge:对滴
回复myerhu:回复myerhu:zeiss ikon自己都喷过了“Super-Q-Gigantar, Q stands for Nonsense” laf
话说回来喷追求工程极限的行为本身就是脑残
回复altrouge:wuji喷的是那个0.33.
回复myerhu:嗯嗯
回复myerhu:回复myerhu:如果能找到的正式资料都表明那个50/0.70是zeiss为nasa设计并制造的,却在无忌被喷的话,只能说明。。。
回复altrouge:ps 实际是0.7,不是0.75
回复altrouge:还附带样片哦
回复altrouge:一会发给你看,这个镜头我见到过。
回复altrouge:被喷的不是0.75.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回复altrouge:....
人是器材展又不是摄影展。。。
回复archifan:啧,影响光圈系数的就2个量,还需要研究神马最大光圈定义啊
啧,1:0.33。。 真疯狂。。
回复myerhu:...........
回复HammCai:看错标题。。抱歉
前言
这只是一本摄影爱好者写给其他摄影爱好者的镜头书。
历史上,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像今天这样,世界上有如此多的摄影爱好者,手中掌握着如此伟大的影像力量。
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。在过去的20年里,我一直抱着自娱自乐的态度对待摄影。因为我坚信:摄影的目的就是为了快乐。
随着对摄影认识的深入,它带给我乐趣是源源不断的。这些乐趣来自于拍摄的过程,来自于对作品的欣赏,来自与同好的交流,也来自于摆弄器材——特别是摆弄摄影镜头。数码摄影时代,机身难以长久,好的镜头却值得长时间持有,成为延续摄影习惯、积累创作经验的重要因素。我很高兴见识过了不少镜头,稍微有一些了解,也很乐意将我对镜头的认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。这是摄影带给我乐趣的一部分。
作为摄影爱好者,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摄影器材的用户、消费者,不是厂家代言人。我对镜头的论述虽然不能做到绝对客观公正,但在大面上还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的,因此这不是一本器材宣传册,只是摄影爱好者之间的交流。
在爱好中学习摄影就像玩拼图游戏,学习的知识点往往是零碎的,积累多年也许能拼凑出一部分,但这反而告诉我还残缺很多。在这本书里,我贡献出自己拼出来的一部分,希望对其他摄影爱好者的拼图有用。
作为摄影爱好者写这本书是有难度的,动笔的过程让我明确感受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。缺乏官方的支持,深度相对有限,有一些特别好的题材无法开发,有些说法没有明确的佐证,都只好放弃。L镜头产品线还在不断更新,截稿时几枚新发布的镜头还没有上市,难以详尽评述。我对自己写的东西尽量负责,但能力有限,若大家在阅读时发现有谬误或不妥之处万望海涵,如果方便通过网络反馈我,我由衷的感激。
假谦虚完了,说说不谦虚的。
这是一本镜头书,但我不希望读者仅仅把它看成一本器材手册。器材手册与摄影技艺无关,这就如同微波炉说明书与烹饪技艺无关、汽车手册与驾驶技艺无关一样。器材手册只会就着器材说器材。
摄影器材在摄影人手中是创作的工具,而在其他人那里却是商品,是商业价值的载体。从商业目的出发,制造商、销售商和广告商会热心的宣传器材的吸引力;各路媒体以受众广泛和关注度高为目标,将器材通俗化、平面化……诸多器材手册主打性能参数,突出典型概念,打造器材崇拜,从而传播了一些先入为主的信息,让消费者对摄影器材的第一印象是“这个器材对应某项特长,能让我拥有某项拍摄能力”。很遗憾,通过器材获得的能力人人都可以取得,而个人摄影水平完全不是器材所能改变的。对器材的崇拜恐怕与摄影的真谛相去甚远。
我绝不奢望这本书能够告诉读者摄影的真谛,那玩意我也很迷糊,但我不会让读者对镜头的作用和地位产生误解——镜头就只是摄影创作的工具。因此在写这本书时,我主要关注镜头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——摄影创作重点需要什么,这些性能如何实现,有哪些主客观限制条件……最终回到如何摄影。按照这个思路,全书对每一枚镜头娓娓道来,讲述故事、叙写细节、概括现象,折射对摄影的理解,每一篇的内容分散独立但思想统一,所以本书假名“十日谈”。
本书的第一章涉及了一些镜头光学基础和制造知识,对理解镜头、丰富摄影知识体系很有帮助,希望读者不要嫌烦略过。在书中某些段落文字稍显晦涩拗口,不过一旦有了相关的摄影体验自然就会理解为什么要那样说。总之希望大家翻开这本书不是为了查阅器材的性能,不是为了多一点吹嘘器材的谈资,而是为了对镜头及其在作用有稍微全面一点的理解。
Canon的L镜头是一个非常好的侧面,它们既代表了今天镜头设计制造的高水平,也反映了摄影技术对镜头的要求,而且产品线丰富全面。我所要做的只是尽量全面的展现这些镜头。
在这本书里,大家会发现再好的L镜头也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:低档镜头成像的弱点,例如暗角、畸变、大光圈锐度差等等L镜头可能同样会出现;低档镜头操作的不足,例如对焦速度慢、布局不合理等等L镜头可能也会涉及;低档镜头没有的问题,例如笨重、握持困难、焦段狭窄等等L镜头可能反而存在……所有镜头都是各方面性能平衡取舍的产物。对镜头的分析评价不在于比较参数指标,不在于发现其特长优点,而在于如何整体看待镜头的平衡性,如何在于其他镜头横向纵向比较中了解镜头。
就L镜头的运用来说,无论镜头能创造多么神奇的效果,如果照片没有主题、没有用光、没有构图,都不能构成摄影作品。摄影是创造的过程,创造自己的摄影语言,创造自己的思想表达,创造自己的情感释放。器材是创造的工具,而不是以创造物,对器材的选择和运用不可能代替摄影的创造性劳动。从来没有一枚镜头是真正完美的“神器”,好的镜头可以锦上添花,却不能化腐朽为神奇。
每一枚镜头都有自己的演化史,这就是摄影术不断进步的过程,是摄影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器材制造者如何应对的过程。今天的任何一位普通摄影者,其手中器材的性能都已远远超过了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摄影家,但即使手握着最先进的器材,也不是谁都可以创作出名流影史的伟大作品。顶级器材可以让新一代摄影者拥空前的便利性和可靠性,获得更加自由的拍摄范围,适应更加复杂的拍摄环境,却不会让摄影艺术简单化。放眼摄影器材发展史,器材进步的动力还是源自摄影者对释放自己摄影能力的追求。无论器材如何发展,无论L镜头如何优越,摄影的本质没有变——影像的力量源自内心。
我是这样认识和理解L镜头的,我希望这些认识能够将本书与器材手册区别开来,也希望读者能够读出一些不同。
当然,我从不希望每一位摄影者都一门心思向着摄影艺术殿堂迈进。无论如何,摄影是为了快乐,99%的人端起相机是为给生活增添一点情趣,是满足家庭和日常拍照的需要。对于他们来说,是否了解镜头的全部价值并不重要,为L镜头投入的资金值不值,只是看使用时是否满意,是否从L镜头中获得更多的快乐。
感谢老爸,是他将我领入此道。感谢编辑汪振,他为此书付出了很多心血。感谢在成稿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几位朋友,这本书就是要与你们分享的。
回复myerhu:那个是0.75唉
佳能L镜头十日谈。。。。。
这个在wuji上都被喷过了,一个实验镜头而已。还什么nasa特制,脑残。
回复archifan:不知道。。。。
回复HammCai:你这个是由什么草帽帆哪里转来的吧
无知器材党和开水器材帖,在tuchong也渐渐抬头了。
回复archifan:我错了
回复myerhu:......我错了
回复archifan:....
回复HammCai:完全就没有搞懂过最大光圈哪里来的。你应该先问问,到底最大光圈到底跟什么有关。
回复HammCai:3.2全开。
回复myerhu:不可能吧
回复HammCai:人眼是什么呢,是晶状体是镜片。视网膜是感光元件。"与人眼在黑夜中看到的一样"你能保证底片感光就能跟人眼比。还是说人眼透过这F0.33看,跟不用这F0.33看没有区别。你这话好多歧义。
回复HammCai:人眼的孔径全开连2.8都不到。狠么?
回复archifan:与人眼在黑夜中看到的一样吧 真够狠。。。
回复archifan:。。。。。。。
不要老是喊最大光圈了,给个最大光圈定义吧。不用镜头是不是就最大光圈了呢。
回复焦肉柔软:看了下,这些物理知识装逼还不错,和器材联系不大啊......锐利散射解释了为何紫蓝边比红黄边多,是这个原因么
楼上的对话 又引起一轮风潮。。。。。。
走马观花 饱眼福